一进入12月,一大波贺岁片(粗略统计超过30部)向人民群众涌来。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已经懒得吐槽电视剧了,抗日神剧拍得矢野浩二回国得挨打,剧情连我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那么电影是不是要好一些呢?

先看看电影专家怎么说吧。12月3日,《一步之遥》、《太平轮(上)》、《智取威虎山3D》等大批贺岁片上档之际,2014腾讯冬季思享会在北京举办,作为主讲嘉宾,著名影评人、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发表了题为“全球化下的中国电影文化自觉”的演讲,一连串向现场嘉宾发问:“去年,或者说近五年你们看过的中国电影中,有哪一部,让你们由衷地产生了共震?有哪一部是它对你产生了感召,对你产生了影响?就是你能有那种深深地拥抱它,以至遗忘了自我,熔化在影片中的感受?”在戴教授的带头吐槽下,全场哑然。

 

三部贺岁大片题材“一夜回到解放前”,引发吐槽

当天在场的还有韩美林、马未都、任仲伦以及不少导演、制片人大腕,戴教授的发言让论坛整个环节变成了吐槽大会。老艺术家韩美林话很重,直斥现在的电影与艺术已经沦为伪电影、伪艺术,不值一哂。马未都也表示,现在的电影已经背离了艺术。

导演们也不要太灰心。其实老百姓还是很单纯的,而且也越来越有钱,兜里多了三五毛,去电影院看电影,大部分人是怀着愉悦的心情去享受休闲时光的,没有非得去接受精神洗礼,灵魂升华,要不然无法解释今年即将突破300亿的创纪录票房,以及导演们屡烂屡拍还有人看的行市。

那也不能这样任性。

在学者们看来,电影不仅仅是电影而已。就像戴教授说的:“电影到今天为止仍然是国家形象名片,全世界仍然把电影作为国家形象名片,全世界仍然把电影作为传播自己差异性文化的一个有效手段,利用电影来传播中国文化和形象,必须由中国电影自身来回答,别人替代不了。”

说白了,电影除了营收票房之外,还应该有所追求,比如说,传播文化和艺术。

令教授们心焦的是,大概是因为中国电影拍不好,不能胜任传播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任,连美国电影现在都想越俎代庖了。“从去年以来,哪部好莱坞大片中没有中国元素?中国元素变为(好莱坞电影)无所不在的,中国元素变成了必需的。”戴教授说道。

的确,从《2012》里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变形金刚3》里的长城、鸟巢,《地心引力》女主角搭载中国飞船返回地球,到《超体》里香港街头戏,再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演员参演,中国品牌广告植入,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

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熟悉的中国场景、中国演员,观众自然高兴,也比过去更愿意掏钱卖票,但戴教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尽管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无处不在,但这些符号并没有文化的意味,也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相信中国崛起了。可以说,这些包含中国元素的电影都有中国资本的影子,是钱的作用。”

虽然变形金刚中出现了长城、鸟巢等场景,但指望美国电影传播中国文化是痴人做梦,好莱坞的投资人只是爱中国的人民币,仅此而已。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仅止于皮毛,而且错误百出。

那中国电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问题的根本在于今天中国社会和文化,丢失了旧的价值观,却没有找到新的,精神成为了一个空壳。比如《赵氏孤儿》,流失了“义”和“诺”这两种中国文化内在的,而且是带有民间性的价值、精神本质,却没有赋予新的价值,让观众认为,电影中的人似乎是变态的,不可理解的。

那中国电影应该往何处去,学习好莱坞电影?已故作家王小波曾撰文说美国片最让人倒胃之处是落俗套:“炸房子,摔汽车,一直要演到你一看到爆炸就起鸡皮疙瘩,才会换点别的。”王先生虽已去世多年,但美国大片的逻辑却从未改变,现在的俗套是宇宙科幻穿越,美其名曰烧脑,实际上漏洞百出,鬼扯连篇,连最没有品味的观众也快要看吐了。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希望早日看到中国拍出像《肖申克的救赎》、《拯救大兵瑞恩》这样好看的电影,但追随好莱坞电影是没有出路的。也许思享会上的一位思想家许纪霖的一些话,能带给电影人一些启示:“中国需要一种新天下主义精神,将全球优秀的文明遗产都包容进来,在顺应主流文明的基点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贡献给世界符合人类整体价值与利益的中华新文明。”

或者,这才是中国电影的出路。

 

 

相关文章

免费垂询
在线咨询
企微咨询
企微咨询
顾问名片
顾问名片
看视频号
看视频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