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电影总是让人心跳加速,血脉喷张,那么好的恐怖片是如何营造恐怖感的呢?
对于影视制作公司来说,恐怖感的营造一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惊悚程度也是由低到高,本文就介绍一下6种恐怖电影中的惯用套路吧!

影视制作公司

第一种:吓你一跳

在突受惊吓之下,简单的惊吓可以让观众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飙升,从而心跳加速。这些化学物质得到释放的同时,观众的注意力会暂时涣散。这种涣散可以掩盖电影中的某些缺陷,比如无力的剧作或糟糕的人物性格发展。但如果在电影中过度使用这一手法,其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像《闪灵》(1980)、《鬼书》(2014)、《女巫》(2015)等一系列恐怖片都在避免这种跳跃的惊吓,这些电影更倾向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点地积累观众的不安和恐慌感,从而让这种感觉的停留时间更长久,为观众带去更深刻的恐怖印象。

第二种、手机没信号
在恐怖电影中,你在密室里、在森林里或者恐怖小房间里,你的手机一定是没信号的,因为在这个时代,手机的普及也给予了人一定的安全感。当事件发生地无信号覆盖。这一方法虽然很难令观众信服的,但是给人造成的恐惧却是极有效的.

影视制作公司

第三种、废气场、闹鬼的房子、破旧的医院等场景
恐怖电影喜欢把人物安排在令人毛骨悚然的废弃场所,不论是闹鬼的房子还是破旧的医院,因为这类场景总有着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共鸣的恐怖氛围。观众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这个地方曾经住着什么人?他们离开这里之前过着怎样的生活?究竟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他们离开?这些好奇心驱动的一系列联想也是电影制片人们最初选址拍摄的主要原因。
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恐怖题材电影的骇人之处不应该完全仰仗恐怖的故事发生场景。好的恐怖故事不管在哪里发生都应该是可怕的,好的恐怖剧作应该立足于角色或情节等内部因素,而不是布景方面的外部因素。

第四种、厉鬼复仇
冤魂索命是很受欢迎的主题。电影里的鬼魂总是对活着的人心怀怨念。为了发泄在前世所忍受的痛苦,他们会花很长时间对故事主人公们进行报复。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主人公发现了真相,解决了谜题,纠正了错误,最终与愤怒的幽灵们达成和解。鬼魂复仇在一些很受欢迎的恐怖片,如《咒怨》(2004)、《灵动:鬼影实录》(2007)、《招魂》(2013)、《它在身后》(2015)等电影中都有被用到。
影视制作公司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这类恐怖电影中,主人公们最终似乎都接受了鬼魂存在的事实,并且还帮助了这些孤魂恶鬼。当离奇的恐怖事件被平复后,主人公们都重新回到了生活的正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知道了一个足以颠覆人类认知的惊天秘密——世界上确实有“鬼魂”这样的非物质存在。如此,编剧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如何处理后续的故事呢?

第五种: 青少年设定
将青少年设定为故事主人公是八零年代恐怖片常用的创作手法,这在恐怖经典如《月光光心慌慌》(1978)、《黑色星期五》(1980)、《猛鬼街》(1984)等电影中令人印象尤为深刻。被蒙面杀手绑架对于孩子来说已经非常恐怖,更不用说猛鬼恶灵了。

第六种:唯一存活下来的
“最终活下来的女孩”通常会在下面一类故事中出现:在一群青少年的“游戏”过程中,因为离奇事件,角色们接连死去,最后只有一个女孩活了下来。为博取观众同情,并制造出故事反转,这类故事的主角(也即最后那个活下来的人)通常会被设定成一个虚弱而胆怯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在一开始是天真的,有些害羞的,但经过一番磨砺,她逐渐成长为在这群人当中最聪明、最足智多谋的一个,并最终掌握了打败凶手的力量。

 

 

影视制作公司

该手法是对上面青少年人设的延伸使用,常见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恐怖电影,比较近的恐怖电影如《林中小屋》(2012)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想要写一部恐怖片,那么了解恐怖电影的惯用套路式非常必要的,当然不是为你让你套路,而是让你在此基础上做出突破和创新。

相关文章

免费垂询
在线咨询
企微咨询
企微咨询
顾问名片
顾问名片
看视频号
看视频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